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校本教研论坛》第一期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校本教研论坛》第一期

2014年07月09日 17:26:20 来源:原创 访问量:2616

 

五台实验中学
课改校本教研论坛

 

 

——基于教师发现、激励、唤醒、引领的使命

 

 

 

五台实验中学教研室

2014.05第一期


卷首语

集体教研、成果共享

教研室    王会先

也许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要一个名师梦,但名师往往出自名校,名校门槛一般人又难以企及,反过来想想,名校从何而来?名校是抓住机遇倾全校师生之力创建出来的,一些名校在在创建初期,同样存在师资整体水平较差,学校环境设施落后的问题。但经过破釜沉舟的拼搏,脱颖而出,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就是典例。品牌企业也是这样,就像海尔公司,当初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但厂长张瑞敏下定决心整改,带领大家,努力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名牌企业,其成功经验被写入哈佛成功案例。

现在,五台实验中学抓住全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的机遇,学校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并积极进行课改实践,初步积累了自己的一些课改经验,逐步进入了创新阶段,,但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解决,所以现在学校开展课改方面的校本教研,把个体资源变成整体优势,及时解决难题,突破学校课改发展的困境,使课改走上快车道。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能够真正坚信科技创新教育的力量,坚持走科技创新教育的道路,我们民族的未来就充满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去年冬天,选择一些班级作为试点进行小组评价,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实践,有一些班级已经做得有声有色,形成适合本班的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小组评价的管理功能。108班班主任闫勇军率先推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受到班主任老师的一致好评,为全校小组评价体系的推广做出了贡献。101班班主任郑兴老师集中全班同学智慧制定了全面而完善小组合作公约,体现了高超的管理智慧,99班班主任王凤伟老师把太谷二中的经验与本班实际相结合形成富有实效的小组评价方法,使班级管理迈上新台阶,96班主任王耀军老师虚心向同行学习,潜心钻研,把小组评价落到实处,还有一些班也走在课改实践的前面,而大家感到困难的两个问题,经过集体教研,得到了初步解决,许多老师在百忙之中还完成了相关的论文,所写论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幸福之路,通过教研帮助自己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看到自己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是把盛开的玫瑰花移到自己的心中,细心培育、静看花开,享受教育的幸福。今年有一首流行歌叫做《时间都去哪儿》,歌词中说:“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当我们对自己的待遇愤愤不平的时候,想想这首歌,如果时间用到了教研上,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与同事分享成果,“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就打开了教育的幸福之门。

老师们,让我们在课改的征途中,相互提携、披荆斩棘,不要忘了驻足欣赏沿途美景,共享静看花开的快乐。



目录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校本教研论坛                               

2014第一期

编委会

主任:赵学恩

副主任:杨高中郑    白晓燕

主编:王会先

编委:  闫勇军 谢宏伟  王凤伟  董弘涛    王玉清

申旭霞    田凌艳

主办单位

五台实验中学

电话153****9272

电子邮箱wts****@126.com

卷首语

集体教研、成果共享

教研工作导航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模式及流程

课改示范班的评选方案(试行)

课改优秀小组评价方案(试行)

10 课改优秀教师评价方案(试行)

11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班主任园地

13  101班小组综合评价试行办法

14  108班班级小组化的科学性

15  99班课堂学习小组积分制评价方案

17  96班小组日常表现评分细则

18  94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

20  98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

教师园地

语文世界

24  展示学生个性  重视教师点拨谢红伟

26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全动彰显课    堂活力…………………………谢红伟

29  “课堂改革”与“教学进度”冲突吗?

………………………………王凤伟

30  课堂改革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王凤伟

31  让学生动起来……………………田凌燕

33 语文课改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王玉清

34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申旭霞

数学园地


37改变课堂“个别学生讲的”小方法刘丽华

38对“学生讲导致课程出不去的”..刘丽华

39对学生展示讲不清楚,教师重讲,影响教学进度问题的探究赵剑英

对少数同学展示,大部分不参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探究……………………………赵剑英

40浅谈课改流程与教学进度的冲突及解决

…………………………………………杨振华

42浅谈课改流程与教学进度的冲突及解决

…………陈凤英

英语风采

44 让学生都动起来………………… 孟润兰

45 浅谈课改流程与教学进度的冲突及解决 …………………张海燕

政史地天地

46 小议课改进度……………… 白先平

再谈课改…………………………白先平

48 关于课改的几点思考……范建武

51关于课改与教学进度冲突探究徐娟

53探讨学生展示有误,教师重讲,影响进度的问题………………………徐美兰

54学生展示中两级分化问题…………徐美兰

55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闫新忠

57课改中学生讲不清楚,老师重点讲,担心进度问题解决办法……………………徐艳霞

58课改中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问题之探究 ……………………………… 徐艳霞

60新课改中的两极分化………………朱美艳

理化生园地

62课改小结……………………………师巧梅

63课改中进度问题解决思考…………梁俊琴

65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赵登云

68如何缩小学生的两级分化 ……………  曲俊英

69新课改中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曲俊英

 

课改教研论坛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编 者 寄 语

 

 

尊敬的各位读者: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教研论坛》创办的过程中,得到赵学恩董事长、校长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期待老师们积极投稿,稿件要求文理通畅、严禁抄袭。稿件发往编辑部邮箱:syz****@126.com


【学校课改导航】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模式和课改流程

五台实验中学教研室 王会先

在县教育局的“三步——五环”课改模式的指导下,我校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出适合我校的 “361螺旋式大课堂”课改新模式。

模式解读:

(一)“3”代表三种课型,

第一、问题生成学导课

问题生成学导课,就是学生自学生疑的过程。按照整体性原则布置学生全面自主学习,自学的内容包括阅读感悟、回答问题、自我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讨论,解决小组内的问题,形成小组的共同问题。学科长收集反馈所有小组的问题,进行汇总,教师根据反馈的问题备课,准备下一节展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展开学习的第一个循环,对知识达到初步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问题,遵循知识建构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第二、问题解决展示课

教师根据第一节问题生成课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个性问题跨组解决,共性问题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和总结都让学生分组展示解决,教师通过点评的方式解难释疑。这样通过小组展示解决问题,师生点评,总结巩固,在自学生疑的基础上展开解决问题的第二个循环,对知识的认识达到深化拓展、实现第一次认识的飞跃。

第三、巩固提升测评课

巩固提升测评课在初步解决重难点、学习一单元知识之后进行,通过单元小结测试,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之后,反馈到班里发挥集体智慧再进行展示分析、通过师生点评,逐步解决问题,再总结提炼使知识系统化。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展开第三个循环,对知识的认识达到中观建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在运用得到巩固,实现能力的第二次飞跃,体现认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三种课型,包括了新授课、复习课全部课型,打破传统的自习和课的界限,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大课堂。通过三次循环,层层递进、两次上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我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能力、合作水平、展示能力、评价能力均得到提高,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智慧引导、及时点评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实现了对课堂的精细化、无漏洞管理,使得课堂效率有效提升。

大课堂中的三次循环、两次飞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遵循了记忆五大规律:一是始动调节,要让学生克服人体的惰性,掌握学习的内容由简到难;二是优势法则,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三是动力定型,教育学生多学多练,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四是镶嵌式活动,学习内容,性质或形式要交替进行;五是保护性抑制,学习一节课,适当休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二)“6”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六个基本要素,简称:悟、议、展、评、测、结。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要素的运用能够有效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六个要素可以灵活运用,第一是“悟”即自学感悟,第二是“议”即讨论交流,第三是“展”即小组展示,第四是“评”即师生点评,第五是“测”拓展训练,第六是“结”即总结巩固。六个要素可以灵活选择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1”是信,第一指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课改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工具。

教学中主要是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运用在展示课拓展延伸时运用效果较好。

第二层意思代表诚信,基于对课改推进的难度,既有思想认识难度,也有方法难度,一些老师有“假课改”真灌输的情况存在,所以加上诚信课改这一点,求真务实,提高实效,教学不仅是追求单一的成绩,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诚信课改就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支撑,所以课改也是修德立信的过程,教师在课改中既能实现理念的升华,同时获得道德的提升,用爱与智慧撑起课改的风帆。

 

 

二、  课改教学流程

1.学导课的流程:

教师:激情导入、组织讨论、分配任务

学生:温故互查、自主学习、讨论反馈。

2. 展示课的流程:

教师:组织展示、点评补充、提炼总结

学生:准备展示、小组点评、总结巩固。

3.测评课的流程:

教师:组织讨论、分配任务、总结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展示点评。

 

 

 

 

如图所示    

 

 

 

第一次循环

 
学案导学            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次飞跃

 
                   小组交流合作     

                   小组反馈问题         

第二次循环

 
 


展示点评            小组展示            361

第二次飞跃

 
                    师生点评             

第三次循环

 
                    总结巩固              (信)

测评巩固            限时测试         

                   小组讨论

                          展示总结             

 

 

 

 

2014上学期五台实验中学课改示范班级评选方案(试行)

教研室

 一、评选目的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先进班级的带动作用,推动课改迈上新台阶,学校决定组织评选“课改示范班级”的活动 。  

二、参评项目及办法:

   1.教室文化建设:

要求:(1)每周总结展示栏,(参考示范班班的模版)

2)每日评价记录,(要求有课堂、两操、卫生、纪律)以学校提供的为依据,结合郑兴老师的经验,他有每个学生的积分,可以为以后高考评价做依据)。

3)课改标语,(主旨:课改主题,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可以多样化)

   4)小组公约。

   产生办法:由校领导到教室考察,按打分结果排序。

2.两操文化。

要求:人数全、整齐、有力

办法:体育组做好每天每周两操记录,交回一学期成绩排名。

   3.宿舍文化

要求:整洁、用品摆放整齐、无异味、地面干。

办法:由政教处交回一学期累计排名得分。

4.前三项各占100分总分排名前八名,(高一前四名,高二前四名)结合期中期末教学成绩选出:成绩好的高一高二前两名为示范班共4名。剩余的为优秀班高一高二年级共4名。

三、奖励方案  

   1.对荣获“课改示范班级”称号班集体授牌、并挂牌。  

   2 .对荣获“课改示范班级”称号班集体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班主任授予课改优秀班主任荣誉证,奖金300元,科任教师包括体育教师奖金100元。课改优秀班班主任授予课改优秀班主任荣誉证,奖金200元,科任教师80元。(增加体育教师)

   3.对荣获“课改示范、优秀班级”称号班集体进行宣传、展示。(学校宣传栏)

五台实验中学课堂学习小组积分制

评价方案(试行)

教研室

一、评价目的

    为了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各科任教师以学习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做好记录汇总工作。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才华,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二、评价范围

    1.小组互查;2.自主学习;3.讨论合作 4.展示点评;5.作业及课堂纪律五个方面。

三、评价标准(由科任教师负责评分)

1.温故互查过程

    教师抽查发现小组互查已学知识的情况,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

    2.检查完成导学案

    教师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完成任务的加2分,不达标的扣2分。

3.合作讨论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组长组织认真负责,小组成员讨论积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没有讲闲话、做闲事、互相推诿现象。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差的扣2分。

    4.展示点评过程

    该过程要求小组主动展示,语言得体,仪态大方。

    必展部分:科任教师指定小组成员必须展示的内容,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合作展示的加3分,有创新加5分,不正确不得分。

    抢展内容:科任教师提出问题,小组争抢展示时,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合作展示的加3分,有创新加5分,不正确不得分。

    质疑点评:在组间展示过程中,学生质疑要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质疑时方向基本正确的加1分;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的加2分,不正确不得分。

答疑点评:在组间展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小组学生答疑时,积极参与,表现得体,且回答正确,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分,不正确不得分。

    5.学生作业及课堂纪律

    小组作业基本完成加分,优秀的加2分,差的扣2分。

    小组有无故迟到、缺席学生每人次扣2分,无迟到、缺席学生不评价。

    课堂有玩手机、睡觉等违纪行为的1人次扣2分,无上限。

四、具体操作

1.小组长及时将教师评分填写在评价表中,如加1分,则填写为“+1”,减1分则填写为“-1”,不得分划“/”。

    2.值日班干部(或者课代表)每天统计各组评价,计入评价表,科任教师签字。

    3.值日班干部每周统计一次,将一周总分公布在评价汇总表中,下周清零,重新计分。

五、奖惩办法

    设立每周之星每月之星学期之星的荣誉称号。

    1.班级奖励:一周内小组得分第一名的评为每周之星,班级进行表彰。

    2.年级奖励:一个月内各班获得“每周之星次数最多的小组评为“每月之星”,照相张榜表彰.

    3.学校奖励:一学期内获得“每月之星”次数最多的小组评为学校学期之星,学校对获得学期之星的全组成员在全校颁奖典礼上隆重表彰,并奖励笔记本。

4.一学期内积分排名班级末位的小组长及组员在期末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优秀教师评选积分制方案

为了使我校课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现结合前两次评选的办法提出以下方案:

一、评选细则

 1.初选,由主管领导通过推门听课,按照学校课改课堂要求确定人选。

2.学生评议

(1)总分100分,由学校领导组成员听课,得分按平均成绩排名。占总分的70%

(2)学生评议,是否坚持课改,课改的效果。占总分30%

3教学成绩

高一、高二、高三、补班获浮动津贴一等的加20分,浮动津贴二等的加10分。浮动津贴为三等的加5分。以上四项得分由高到低前20名为课改优秀教师。兼课教师按较高等级计算。

二、奖励办法

   1.根据成绩分等,评为一等的奖励300元,二等的奖励200元。

   2.总分第一名进入县优秀教师行列。如果按评选名优教师条件已经进入优秀的教师,成为学校向教育局推荐名师的人选。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评课卡(试行)

教师

 

科目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评价项目

序号

评价的具体内容及评分细则

权重分

得分

常规要求

1

能明确说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3分,(可以开头也可以在小结时说明)。靠琢磨体会的1分。

3

 

2

有导入新课1分。导入方式比较吸引学生1分。

2

 

3

教态(穿着、化妆、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示范性2分。存在明显不雅1分。

2

 

4

普通话教学3分。基本书面语言2分。方言明显重1分。

3

 

5

板书规范3分。无设计乱写或马虎2分。有错误或不板书0分。

3

 

6

表达清楚,音量后边学生能听清楚2分。语速适中2分。条理有序2分。

6

 

7

重点突出6分。既看不出又听不出哪是重点的3分。

6

 

8

处理难点做到学生易懂4分。照本宣科2分。

4

 

9

备知识充分3分。有讲不清楚或讲不到位的2分。存在讲不下或出现知识性错误的0分。

3

 

10

备教法充分。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给人一种预先设计好的明显感觉3分。无明显感觉的1分。

3

 

11

课堂容量适当2分。明显偏多或明显偏少1分。

2

 

课改要求

12

使用学案预习的或习题课先组织学生做题的5分。没有的0分。有预习不使用学案的2分。

5

 

13

体现小组合作或小组合作环节的5分。没有的0分。

5

 

14

进行小组评价的3分,没有的0分。

3

 

15

组织学生展示的2分,没有的0分。

2

 

16

参与展示的学生人次多,十人次以下的3分;十一至二十人次的6分。二十一人次以上9分。

9

 

17

展示内容经过选择3分。所有展示内容无一点问题的1分。

3

 

18

面向全体5分。不关注、不组织后边坐的学生参与的2分。

5

 

19

学生展示主动、习惯4分。靠老师叫的或者声音低的或不面向大家的2分。

4

 

20

对学生展示,老师即时评价的1分。评价具有激励性的2分。

2

 

21

老师讲在学生问题处,讲在学生问题的症结处6分。“满堂灌”为主的或学生没做题就讲答案的3分。

6

 

22

新课或复习课有当堂目标检测或习题课有纠错巩固练习3分。无则0分。

3

 

2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6分。不使用0分。

6

 

教学效果

24

坐在后边的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活动或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堂检测5分。后边坐的学生基本不参与课堂活动或者只有前边学生完成课堂检测的3分。

5

 

25

某方面做得明显好的或教法有创新的或整体感觉效果好的5分。感觉一般的1分。

5

 

总评

 

总分

 

课堂纪实

点评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王会先

201311月,学校教研室组织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总结了我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困扰老师们的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课改中学生展示讲不清楚,老师重讲导致进度出不去的问题。第二是少数学生参与展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但我觉得工作中处处有矛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改才能向前推进,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以下谈几点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问题一:课改中学生展示讲不清楚,老师重讲导致进度出不去的问题。

方法1:去粗取精,精选问题。只展示重点、难点、疑点,都会的不展示,展示了也不会的不展示。今年我带高一政治课,在展示课中也出现了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占用了较长的时间,挤占了练习的时间,心里担心知识没有得到巩固训练,想多用课时,又担心进度出不去,带着问题我参加了20131129日教育局组织到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参加区域课改联盟的活动,我专门跟随太谷教研室张四宝主任听课,并向他请教了一些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张主任说: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做筛选,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去除无效的问题,比如太偏、太难、个别性的问题,只选择展示重点、难点问题。我原先采取的办法是让小组把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逐一解决,这样没有经过筛选的问题数量过多,还有的问题是低效、无效的,浪费了时间。张主任的办法给我很大启发,学习回来,我就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我整理之后,布置展示任务,第二节课进行展示,这样展示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方法2:不拖延、及时补充。当展示中出现问题,明确是优等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可以不再讨论、提问,教师直接做精确的讲解,不要做无谓的讨论、提问等无效活动。还有的老师等全部展示完毕再点评,有的问题已经忘记,凭感觉再讲一次重点,这样既重复、又浪费时间。

方法3:运用课件、总结拓展。文科知识涉及相关材料较多,可以准备课件,在需要突破、拓展延伸的知识方面,借助多媒体迅速展示材料或者进行总结。既能增加知识容量、又能节约时间。但是注意不要用多媒体集体做题,因为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效果不好,题目训练要独立完成。

方法4:根据课题难度选择灵活的课型教学。有的课题内容比较容易,知识点相对较少,可以减少预习时间,减少展示任务,预习展示二合一完成。节约出时间可以用于下一节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密集的课题,文科可以增加训练时间和记忆时间。

方法5:理科的预习注意梯度推进,根据难度逐步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讨论、展示、点评,连续递进,二人温故互查的知识是与本节衔接的内容,自主学习,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小组内展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老师从头到尾讲一次,对于反应慢的学生来说就成了催眠曲了。

问题二:少数学生参与展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

方法一:合理分配任务,让小组内每个人都有任务可做,任务覆盖小组所有成员。听课当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把选择题每组分一道,然后轮流回答,每组只有一道题,当然就是只需要有一位同学负责回答就可以了。或者每组布置一个展示的任务,也是一位同学回答就可以了,这样长期进行就养成了只有组织代表回答问题,其它同学都无事可做,袖手旁观。如果一组4个人,分配4道选择题,而且必须一人一道,那就可以选择自己会做的去展示了,所以不必每组轮流完成,给每组的任务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尽可能创设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进来的任务,而不是简单分配和分配简单的任务。

方法二:评价激励。对展示进行评价时,对于合作展示的给予加分评价,比如一个人完成的最高2分,合作完成的最低给3分。通过激励引导,养成合作完成任务的习惯,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一个有任务要完成,还带着团队使命的学生,上课怎么也不会打瞌睡的,体现新课程的思想,我参与我快乐,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如果差生主动展示可以给予较高分值评价,鼓励小组推荐差生展示。

方法三:主动展示与指定展示相结合。分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一般指定小组回答,小组内自行组织合作展示,或者选出代表展示,如果任务较少的话,这样经常是有组长代表小组发言,其它同学参与较少,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指定某组某位同学展示,实在不会讲解的学生,可以让他复述讲过的内容,避免有的同学置身事外。

方法四: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相结合,可以布置全体同学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推荐做的好的学生讲解,较差的学生复述。这样既可以做到全面覆盖,又可以抓两头,促中间,防止两极分化。

最后,课改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也是我们学校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披荆斩棘,不断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发挥我们实验中学教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创新争先的团队精神,相信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实验中学的课改前景定会一片光明。

 

【班主任教研园地】

101班小组综合评价试行办法

五台实验中学    郑兴

一、评价内容:学习、卫生、纪律;

二、评价范围:课堂、课间、两操、宿舍、校园其他场所、校外;

三、评价依据:依据政教处有关制度和班内的补充规定,与政教处加减分标准接轨;

四、评价模式: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把小组成员在校园内外各环节的表现纳入考核,每天公布当天情况,每周计算个人得分和小组匀分,排出小组名次并公布;

五、运行过程:

1、小组长、宿舍长、值日组长和科代表根据所制表格内容将当天考核情况于第二天早自习后分别交生活委员和学习委员汇总公布;

2、纪律委员负责课间纪律和上下课秩序,体育委员负责两操、集队、体育课纪律,根据所制表格分别将当天情况于第二天早自习后公布;

3、全体同学每天及时了解自已和班内其他同学的情况,小组长作好记录并及时检点督促小组内的成员;

4、每周一早自习后各小组长根据所制表格公布小组成员得分和小组匀分;

六、制度更新:根据具体情况,针对阶段性具体问题,及时更新考核内容;

七、思想建设:以班级民主评价为最重要的方式,注重思想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倡导积极参与的主人翁精神,确立健康的友谊观。

班级小组化的科学性

五台实验中学     闫勇军

班级小组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五台实验中学实施课改五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至今仍有不少老师认为,小组化的学习仅仅是一个形式,是一个并不重要的形式,而且以各种理由拒绝班级的小组化。比如,认为小组化的班级形式会方便学生闲谈,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班级小组化会影响班级的团结等。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班级小组化确实是一个形式,但这个形式却很重要,因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方面就是要实行小组化的学习。其实小组化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有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要把这种小组化的学习转化成为一种常态的形式,而且要求这种学习方法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活动中。这样,小组化的学习形式就获得了全新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学习形式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这种背景下,实行小组化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和老师在思维观念上建立强势的小组化意识,要让小组化这个概念在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组织中占统治地位,而不是一个随意的、今天可有而明天可无的概念。而班级形式上的小组化确确实实可起到这种强化作用,因为小组就在那儿放着呢。如果没有这种形式,就是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由此也可以说,小组的形式本身对小组化的学习也是一种约束。

班级小组化也符合科学管理的原理。一般来讲,通过一组小单位来管理一个大单位是实行有效管理的科学途径。换句话说,就是要想对一个大的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科学的途径是把这个大的单位切割成若干小的单位,就好比一个学校,需要把一大群学生分组成若干班级集体来进行管理一样。小组化对整个班级集体的管理和学习,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着明显的贡献。                      

第一,提高教育教学目标落实的有效性。实行班级小组化管理之后,教学的行为直接面对的更多的是数量较小的小组,而不是数量相对较多的单个学生,更有利于教师即时掌控整个目标任务的实现和达成。

第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和学生间的相互约束。小组化的管理使得学生除有整个班集体的约束之外,还有着小组内部的约束。一个四人或六人的小组,比起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来,更容易做到相互帮助检查和相互督促管束。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班集体内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小组化的管理使得每一个学生切实感到自己的言行对小组这个小集体的利害影响,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很强烈的而又能时时事事感受到的感觉。而这种感觉面对一个班集体时是相对遥远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会更实在地感到对家庭的意义,而不是对国家的意义一样。这就是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原来对整个班级来说无关紧要的言行现在对小组来说,有可能很重要,原来对班级来说无所谓的贡献,现在对小组来说却是很重要的成就。

因此,我认为班级小组化不仅对课堂教学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就其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形式,是值得提倡的。

99班小组日常表现评分细则

五台实验中学    王凤伟

为了加强小组建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期末评选优秀学习小组提供有效的依据,故制定以下评分细则:

第一项:上课(5分)

1,  自主学习要全组完成任务。

2,  讨论要积极,热烈,有成果。

3,  回答问题:

1),积极主动回答。

    2),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清。

    3),回答时,力求达到准确,尽量使用学科语表达。

4,上黑板展示。

1),要积极主动。

2),板书要字迹工整,表达切中问题要求。

3),要能把自己的答案讲出为什么。

注: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酌情扣分。

第二项:作业(5分)

1,  对课上的导学卷要认真完成,完善答案,力求准确。

2,  对老师安排的课后作业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

注:1)对小组内抄袭作业的,要扣分。

2)对小组内不能按时交作业的要扣分。

第三项:背诵(5分)

1,  要积极主动地背诵,巩固。

2,  主动找老师或者学科长检查。

注:对小组内不能按时完成背诵任务的要扣分。

第四项:卫生(5分)

1,  要保持小组周围及所在区域地面干净。

2,  要保持小组桌面上书籍整齐。

注:发现以上要求做的不好,论程度扣分。

第五项:纪律(30分)

1,上课时,当老师讲解或者学生讲解展示时,小组内有不认真听讲的,扣2分;有睡觉的,扣5分;有说话的,扣8分。老师提出批评的,扣10分。

2,上自习时,有老师的时候,小组内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扣2分,有睡觉、说话的,扣5分,情节严重的,扣10分。

3,小组内有迟到的,扣2分;上课不能迅速安静的,扣3分;有旷课的,扣5分。

 

注:

1,本评分表,由老师根据每天的情况跟踪记录,打分要根据情况公平、公正的给每个小组评出相应的分数。

2,每节课完后,代课老师核实情况并签字。

96班小组日常表现评分细则

五台实验中学     王耀军

为了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依据学校《课堂学习小组积分制评价方案(试行)》

订立我班评价方案如下:

一、          评价标准:

1、              课堂部分(由代课教师负责评分)

⑴、          温故互查过程:

教师抽查发现小组互查已学知识的情况,视完成情况给予分数优秀的3分、良好的2分、一般的1分、差的0分、特差的-2

⑵、          检查完成导学案过程:

导学案完成较好的记2分、一般的0分、差的-2分。

⑶、          合作讨论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记2分、一般的0分、差的-2分。

⑷、          展示点评过程:

展示情况较好的记2分、一般的0分、差的-2分。                            

⑸、          作业及课堂纪律:

作业完成较好的记2分、一般的0分、差的-2分;小组有迟到、无故缺席情况的每人次记-2分;课堂有玩手机睡觉等违纪行为的每人次记-5分。

⑹、          4项每节课全优秀最高记9分,全差最低-8分;第5项按实际情况给分,无上限。

⑺、          空课空自习由值日干部负责考评,按小组纪律和学习努力度分三等给分优秀记2分、良好记0分、差记-2分;在此基础上有出入教室的、乱坐座位的、来回乱窜的每人次记-1分。

2、              纪律部分:(由班长郭晨负责考评)

主要是课前饭后及课间纪律的考核每天考核一次,分三等给分优秀记2分、良好记0分、差记-2分;在此基础上有迟到早退的每一人次记-1分,有趴栏杆的每一人次记-1分。

3、              卫生部分:(由生活委员高卓锋负责考评)

主要是教室卫生的保持,每天考核一次,分三等给分优秀记2分、良好记0分、差记-2分;在此基础上有随地倒水的每人次记-2分。

二、          奖惩办法:

1、              每周按积分评一优一差两组,优秀的发《每周之星》流动红旗一面;差的点名批评一次。

2、              每周积分累计为学期末评选学校《学期之星》小组的依据。

3、              练习两次被评为差的小组,组长上台做“述职报告”;一月内被3次评为最差的小组全体成员做“问题说明”并抄写《相信自己》10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台实验中学     李俊红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创新也包含着班级管理的创新。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中强调如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在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就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化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60人,划分为15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

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希望之翼,辉煌组,冲刺组,零星光辉星火组To be No.1梦想起航,超越•超越,学海寻梦,奋发组,志鸿组等。

2)小组的学习管理

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3、小组卫生管理。

班级值日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打扫教室有的组分工如下:四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共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一学期下来,班级卫生每周学校评比大都是满分。

4、小组纪律管理。

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高二98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

  五台实验中学     董弘涛

评价办法实施细则:

为将98班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早日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良好学风,特制订本办法。

一、评价机构:

任课教师 班委会成员 各科课代表 各组组长

二、评分方法:

1、每小组每周每人确定基础分100分,当周成绩不带入下周。

2、任课教师、班委会成员、各科课代表、各组组长依据学生导案(预习)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讲解)、检测达标(课堂作业)、行为习惯五个方面情况,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扣分或加分”,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每日累计,直至一周结束。

3、每周小结,公布每周的“红旗学生”,“黄牌学生”;每周颁发“最佳学习小组流动红旗”。

4、个人得分情况作为学期末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干”等称号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考核细则:

〈一〉、 教师评价小组(班长、科代表、纪律委员做好记录)

1、教师对小组(课前预习)“学案”情况评价: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抽查学生“学案”情况,还没有学案的可先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中有不预习“学案”或完成态度不认真的,该组扣3分。

2)、发现抄袭他人的,该组扣2分。若学生预习对疑难作出标记的不扣分。

3)、学案内容字迹工整,独立完成,不理解问题能够写出不理解的具体“环节”,视为优秀学案,受到老师表扬的优秀学案,该组加3分;

4)、全组组员均为优秀学案,该组加5分。

2、教师对小组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组员间 的分工,学习秩序等。

1)、讨论活动,若发现该组成员相互间闲谈,不参加讨论或讨论离题的,受老师点组批评的,该组扣3分,

2)、存在扰乱正常合作讨论情况的,受老师点名批评的,该组扣5分。

3)、发现有学生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受老师点名批评的,该组扣1分。

4)、讨论活动有序,每一位组员积极参与,受老师表扬的,该组加5分。

3、教师对小组课堂展示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对学生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

1)、课堂板演,分好、中、差分别对待,差生在课堂板演做出正确解答奖该组每人加9分,中等生完成奖该组每人加6分,尖子生完成奖该组每人加3分。 正确且有讲解和创新的,该组每人再加2分。(小组12号为优生,34号为中等生,56号为差生)

2)、课堂板演、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本组成员纠正,从奖的分中扣1分,若其他小组每改正一处错误加2分,改错不扣分。

3)、课堂上主动抢答问题,(老师提问后,主动回答)答错不扣分,答正确的分好、中、差分别对待,差生做出正确解答奖该组每人加5分,中等生完成奖该组每人加3分,优生完成奖该组每人加2分。正确且有创新,再加2分。(受老师表扬)

4)、课堂板演、回答问题一组始终是由同一名学生完成每次从奖的分中降1分。

5)、课堂讲解、回答问题声音不洪亮的该组每人扣2分,小组内无人讲解、无人回答的,该组扣5分。

6)、每组每节课课堂板演、回答问题加分的机会不超过2次,可以取最高分数;扣分无限制。

4、教师对小组课堂学习纪律情况评价:

1)、 上课期间出现睡觉、看课外书、听mp3、玩游戏等做与无关学习事,(被老师点名、或点组批评)该组扣5分,每增加1人增扣2分。

2)、课上不积极听讲,不能根据讲课内容随时记录或整理导学案(被老师点名、或点组批评),该组每人扣2分。

3)、旷课(含自习、课间操、体育、信息等)该组每人扣5, 每增加1人增扣5分。迟到(老师开始讲课算起)、早退(含请假上厕所,长时间未归),(被老师点名批评)该组每人扣3, 每增加1人增扣1分。若请假,班长必须将请假人名字写在黑板上。

4)、自习课期间一般违纪行为(如讨论、说话等)该组每人扣2分。 ○

5)、老师对小组完成课堂测试情况(课堂作业)评价: 测试是堂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最主要的体现,是教师对小组评价的核心部分。

①、达标测试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被老师点名、或点组批评,该组扣2

②、学生抄袭他人的达标测试,被老师点名。该组扣2分。

〈二〉、班主任和班委评价小组(班长、劳动委员、纪律委员做好记录)

1、保持教室清洁卫生,劳动委员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对同学座位下及周围负责区域进行检查,若有纸削、零食袋、等该组每次扣3分,可以累扣3次并交班长登记。

2、严重违纪(打架、吸烟、喝酒;在教室打扑克、拍球、跺墙、踢门等)每人次扣15分。

3、值日班干一小组一周,负责下课擦黑板,讲台及饮水机周围清洁、换水;讲桌整理等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发现一次扣本组3分。

4、不听本组组长的管理每出现一次扣5分,并追究其责任,请家长来学校。

5、被年级组、学校等检查人员批评或通报的,扣违纪同学所在组10分。

6、学校重大活动(如卫生大扫除)不请假又不参加的每人次扣5分。

〈三〉小组评价组员 (评价细则与标准参照以上细则,由小组讨论制定并签名通过,并做好记录)建议:

1、遵守课堂纪律情况。由小组内部自己用积分的方法考核、记录。

2、小组对该组成员完成学案预习情况评价,完成达标测试情况及性评价。对完不成任务的学生每次扣2分(也可具体到题,每缺一题扣多少分)。

3、小组对该组成员参与小组合组学习情况评价。

①、不服从组内(组长)安排每次扣3分。

②、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每次扣1分。

③、不积极发言的每次扣1分。

④、担任组内职务但不负责的每次扣1分。

4、小组对该组成员完成课堂展示情况评价。

①、课堂板演,做出正确解答奖该学生5分,板演出现的错误本组成员纠正从奖分中扣1分,被其它组学生纠正从奖分中扣2分。

②回答问题时,做出正确解答奖该组3分,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本组成员纠正从奖分中扣1分,被其它组学生纠正从奖分中扣1分。

③、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纠正其他组学生错误将该生2分。

四、奖励机制

根据以上细则与标准,班干部负责每天将各组评分做好详细统计,记录好加分、扣分的时间及原因。每周评出“红旗小组”1个、“黄牌小组”1个。如被评为“红旗小组”可奖该组每位学生个人积分2分,奖该组组长4分,并评出一名“红旗成员”奖励6元钱的奖品;如被评为“黄牌小组”的必须评出“黄牌学生”1名,并请家长来校1天在教室督促学习。

以上评价细则若有未完善之处,将在以后管理过程中增减。本细则从本周星期一起开始执行,请各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具体、科学的指导学生做好学生评价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语文世界】

编者按:《课改教研论坛》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了教研教改平台,从本期开始我们的“语文世界”栏目将陆续刊登我校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心得体会,以飨读者。(语文责任编辑:谢红伟)

展示学生个性    重视教师点拨

——学生课堂展示、教师点拨与教学进度关系初探

                          五台实验中学      谢宏伟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上课积极展示,教师点拨,看似很完美,但时间长了不是学生展示不到位就是教师由主导变主体,点拨太多,回到教师疲惫讲学生被动听的老路上,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教学进度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亮点。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为学习奴隶的传统教学观。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堂又产生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点拨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课堂有效展示的重要性。

学生课堂展示时主动探究很好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内化到外化的升华过程。一堂好课若没有作为主体的学生共同参与和展示就是一潭死水。学生积极有效的展示是个性才华的很好体现。因此有效的课堂展示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效率。

影响学生展示效果的因素有学生口语表达水品的高低,学生展示内容的准备情况,展示的时间分配,展示学生的情绪状态等。如何让课堂展示成为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让课堂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呈现高效,避免出现“为了展示而展示”的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示的内容在于“精要”。课堂上交流展示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展示、还是班级展示,都必须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和统一答案,也不是把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黑板上,应该展示本单元、本学时的重点难点,应该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要突出展示的问题性。展示哪些问题,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应该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教师掌控,有些问题只需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从而提升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教师课堂点拨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很重要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学生展示情况予以评价、指导、点拨和调控。没有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的课堂是无序而散乱的。

影响教师点拨效果的因素有教师的教学水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调拨时间的分配,教师的情绪状态等。让学生“会展示”,一方面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找到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一是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讨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二是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教师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并且耽误时间。三是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教师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你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你的教学意图。四是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合作共赢创奇迹”------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课堂展示,既可以是疑难求助,又可以是对话交流,还可以是质疑对抗,要体现出展示的互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感悟等,体现展示的创生性和必要性。展示的氛围应该由全体师生潜心“营造”。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展示,会展示”,就要为学生悉心营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展示”,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强烈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到展示的愉快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敢于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学生展示与教师点拨的关系,既要让展示的学生淋漓尽致的展示出自己的最佳水品,又要让教师的点拨适时、有力、高效。把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都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进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改课堂。使师生在新课程改革中一起腾飞。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全动彰显课堂活力

------对新课改中少数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不参与,

两极分化问题的认识

                   五台实验中学    谢宏伟

 

摘 要:新课堂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校课改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新课改中少数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不参与,两极分化的问题。”课改不能只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课堂的均衡教育。本文就此问题从学生学情、教师教法、课堂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作者的新看法。  

关键词:学生学情  教师教法、课堂活动

新课堂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改让学生了“活了”起来,有积极性的学生利用课堂成就了自己展示的梦想,而许多学生却在等待中度日。我校课改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新课改中少数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不参与,两极分化的问题。”课改不能只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课堂的均衡教育。笔者对这个问题从学生学情、教师教法、课堂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探本溯源------了解学生基本学情,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我校学生大多是从市到县招生淘汰后的末流学困生。所以无论是基础素质、学习品质还是行为习惯等都不能和外边的高中生相提并论,大多数学生思想意识薄弱,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对于上课积极发言展示很没自信。“腹中有书气自华”,知识积淀很薄弱的学生中有许多人根本没有胆量上台展示,生怕出错了别的同学笑话,由此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顾虑,降低要求放手让他们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起,而且要积极进行过程管理,多鼓励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必要的掌声,让展示的同学有小小的成就感,同学们在最初登台的时候可能准备不充分、展示不完美,语言表达也不一定流畅,但只要能上了讲台,就是迈出了他们成功的第一步。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信心、耐心等待学生迈出展示的第一步。我所带的83班学生在同年级班里基础最差,学生大都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课改展示时没有人愿意登台。在我的耐心等待中终于有一位叫赵晨的愿意上台,我就积极引导她、鼓励她,告诉她多上台试试总会成功,那一次她虽然展示的不是很流畅,但我认为学生只要有一点展示的好,就说明她能够讲好。后来在多次的展示中,赵晨渐渐有了进步,在去年她还参加了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在2014年山西省播音主持专业的联考中取得了80多分的好成绩,以前很不自信的一个小姑娘现在成为了上课积极展示的小明星了,从赵晨同学的发展看,老师要相信学生,不管基础有多差,千万别小瞧学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学生只要敢于讲,哪怕只讲一点,慢慢积累就能成功,要对学生说“你是最棒的”,“ 你是独一无二的”之类的话语。只有学生敢参与,愿参与,学困生也有春天。

二、因材施教------把握学生个性心理,调动学生的展示潜能。

教师作为教学双边活动的主导,要对课堂中个别学生展示,大多数同学不参与的现状,因给予及时指导。首先要根据学生现状,在上课前把展示内容分配给展示的同学,尽量在几节课中把全班所有同学都安排在展示队伍中,这样从客观上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展示,然后老师在从主观上指导组长、让组长指导组员相互带动,等到学生习惯接受任务了,他们就会主动地把展示中把握不准的地方事先向老师咨询请教,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群体的认同。教师在指导分配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情,把展示的内容进行分类,大多以与高考有关的中低档题为主,切忌一下子给学生压了重担,到最后学生解决不了,老师讲解,先前学生展示做了无用功,展示无效。所以老师分配任务要有梯度,让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我班有名叫徐浩东学生,该生基础较差,一开始我在班级组织展示时,他根本不想上台展示,他说:“不是我不愿意展示,而是自己基础差对问题弄不清楚,怎么能给同学们讲解清楚呢?” 事后根据他和其他基础差的同学召集在一起专门开了讨论会,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降低展示的难度,让他们不再畏惧展示,信心百倍的去展示,结果在后来的课堂展示中,徐浩东发挥了自己朗读特长,同学们都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们组内的高青梅发挥了自己的书写特长,侯艳君发挥了自己的讲解特长,赵文娟发挥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卓荦组的全体成员各司其职,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在他们小组的带领下,很多薄弱组都积极参与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的要求老师多给自己的小组布置展示任务。赵清同学很有感触的说到“课堂展示真正的让我们活出了自己。”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及主导性就体现在学生想求助而不得的情况下。积极指导学生渡过难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三、人人参与------利用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展示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所有学生都愿意上台展示,是不是就有效的解决了“新课改中少数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不参与,两极分化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短期内这样做效果明显,但长期以往,仅凭热情与感情还不够,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激活课堂。比如,我在平时就收集了许多“名人成长的故事”,“文学家与名著的故事”,“商界巨子与品牌的故事”等,当上课学生精力不集中时就适当的穿插几个故事来激活课堂,让学生上课的兴奋状态得到持续。此外我在班里经常开展诸如语文知识竞赛、文言文知识竞赛、名句名篇背写大赛,让班级的九个小组都活跃起来上台答题,设立奖品,分为优秀组织奖、一、二、三等奖。并有每个小组策划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情灵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人人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要了解学情、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懂得“自性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放手让学生亲自行动起来参与到备课讲课中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全动彰显课堂活力,学生的展示水平在教师的精巧设计中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地提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与圣地,一切为学生服务,让他们终身受益。

 

“课堂改革”与“教学进度”冲突吗?

五台实验中学    王凤伟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课改实际,对改革与进度存在的误区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并就改革与进度,要协调发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教师改革  教学进度   过关考试

我校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已经3年了,在这三年里,有不少老师一直提出这样的问题: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讲不清,教师重讲,影响了教学进度。所以,对课堂改革存在疑问。对于这的问题,作为改革中的一员,我有自己的看法,“课堂改革”与“教学进度”并不冲突。

课堂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行为不端正,对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所有老师都有体会,自从进行课堂改革以来,可以说90%的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的学习中来,再加上合理的小组捆绑式评价的建立,参与度更高,学热情更浓。我认为,课堂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与进度,我们存在误区。通过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存在三种情况:一,能跟得上老师的步骤,能掌握80%左右。二,被老师拖着走,有厌烦感,最多掌握50%左右。三,完全没有兴趣,什么也不知道了。可是,我们的学生,80%的人可以说是被拖着走,而且有不断掉队的情况,老师们难道没有考虑过问题出现在哪里吗?我认为,老师们只关心的是进度,老认为,我把可讲完了,会不会责任不在我,而在学生,可是学生的不会,责任真的不在自己吗?我认为,我们应该深思,其实,这个责任就是我们的思想问题。如果学生一点就明,我看有无我们都不重要了。

改革与进度,要协调发展,寻找最佳结合点。首先,备课,学案的编写非常重要,为什么学生讲不成,学案编写时考虑了吗?针对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打基础为主,把课本上的学会,如果连课本上的概念不知、公理定理不知,公式不会用,例题不会做,课后练习不会做,何谈提高,何谈课外?只会是进度越快,情况越糟,所以,我认为,立足课本,不可贪图拔高,要精心选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有成就感,让他们机能看到葡萄,而且踮起脚尖能摘到葡萄,如果只看到而摘不到,那就会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了,就没兴趣了。这样我们把改革立足于打基础,我想进度的问题肯定会解决。

我的建议,我们应该进行过关考试,针对我们讲过的方法,学过的知识进行过关测试,要做到人人过关,督促他动起来,学起来,同时也能发现我们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我们改进。

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可能我的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区别,想法不一样,但我觉得改革是一个适合时代和我们学校现状的方法,要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成绩的。

“课堂改革”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五台实验中学    王凤伟

在课堂改革中,出现了只有一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一部分不表现,不展示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我认为历史王鑫老师的课堂模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在上一届7774班的时候,王鑫老师的方法我深受启发。

具体做法如下:

一,每个小组组长总负责,主要是分配任务。

二,小组集体把问题讨论后,由分配到任务的负责人进行整理。

三,展示时,由各负责人进行展示,体现小组的合作意识,人人参与。

四,同一问题要由不同的小组同时解答,会出现取长补短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

一、学案编写要考虑分工。

二、不管问题大与小,多与少,一定要让组长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参与。

三、要培训组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组织,有安排的工作者,而且,他也是任务中的一员。

四、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小组集体意识,让他感觉到不参与的可耻的,会给小组丢分。

我想如果这样进行改革,解决这个问题会与帮助的,不过这需要老师课前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是我在课堂改革中的一点感受与做法,仅供参考,如果其他老师有什么高招,请不惜宝贵经验共同分享。

让学生动起来

五台实验中学     田凌艳

摘 要:本文作者在课堂改革中很重视小组的合作学习对小组分类,

把学生按成绩分组,这样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效果很好,值得学习。

关键词:    有效分组   小组互动   共同探究 

随着课效果很好改的不断深入,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断显现出来,其实这很正常。《易经》中有一句话:“动则得咎”,是说: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我们从课改中发现问题,说明我们在思考,在研究,不是盲从,不是“拿来主义”,是可贵的,值得珍惜。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勇于挑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校组织的多次听课当中,总觉得程式化的东西多了点,老师事先安排好讲课的程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然后学生按照这个程序去做,在课堂上表演一番。如果你当堂提问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会的只能是老师告诉他掌握的那一点,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我在高一、二课改活动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困惑。我所带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比较积极,小组活动搞起来了,针对问题的探究也能展开,但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学生发言,很多学生不发言或一课上有优势,这样在学业上能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为了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分成细胞小组是我们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本身存在对知识掌握的区别,每组可以分为A没有发言机会。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呢?

我觉得分组很重要,六人最好,每个小组都有ABC不同类型的学生。A类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该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他们在课堂活动中,不仅是参与者,更应该是展示者、表演者,还应该是指导者、教学者。他们有时是学生,有时便是教师,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角色。教师应设置一些探究性强的问题让他们完成。而针对B类学生,一般性的知识他们可以解决,教师应让他们发挥辅助作用、标榜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般性探索问题上回答,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多让这些学生展示,这是激活课堂的有效途径。而C类学生,只能完成书本中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应关注他们的参与性,问题设置应该简单。这就是说,我们备课时,也应该将问题设置成ABC三类,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思考,都能探究。让A指导BC,让B辅导C。让C解决C类问题,让B解决B类问题,让A解决A类问题,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全面突出。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有事做,让所有的学生学起来。

以上是我对课改的一点做法,至于关于语文,我觉得与其他学科还是有区别,毕竟,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工具书。应该在说、读、写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作品中提升价值与追求。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美文心灵受到震撼与感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就让学生说,谈一下从课文中学到那些东西,比如,学了《烛之武退秦师》就让小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满腹才华却被冷落到晚年,当国家有难时才被起用,心里是什么滋味,假如我们是他,又会咋办?面对强大的秦国,弱国的臣子如何能既救国家于危难之际,又能使本国在诸侯中有脸面,这需要怎样的辩才和胆识。从一篇课文中,学生的思想素质一下就提升了,懂得了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操,如何当好一名外交家。说完后,我就让每组在日记本上写,写读后感,写和这个人物相关的以前的人物,这样把以前的知识也回忆起来。能多写就多写,不能就少写。反正要写。这样既对课文有了深刻印象,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这是我个人教学的一点建议,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高中语文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台实验中学     王玉清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问题一、教学内容太多, 按正常的教学方式处理教材,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二、表达交流自主探究的新方法不能落实。由于教学内容太多,因此,课堂上不可能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互动交流,课文后的讨论题也无法让学生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解决。 问题三、没有适应课改的配套练习。省编的《导学方案》无论题型还是内容都是老一套。题目过细,要求过高。比如文言文阅读,完全以高考题的形式出现,无形中又把师生带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该作者就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   配套练习

一、调整课时,把握进度。

    高中课改后语文教学将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的五个必修模块,必须在高一学年和高二上的前半学期完成,那么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六个单元增加到了二本书八个单元。在周课时不可能增加而教学任务又必须完成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调整和压缩每篇课文的教学课时,以把握单元进度和学期进度。

 二、调整教法,适当放手。

    新课标的课文依然分为讲读和自读两大类,每个单元的课文也都由这两类构成。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更强调单元的整体性教学,比如必修①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我们整体把握的重点就在这类诗歌表现形式的变化上。二是把讲读课文当作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范本,一般琢磨得比较细,再如第一单元,我们重点讲析第二课的《雨巷》和《再别康桥》。在反重朗读的基础上,主要讲析如何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想像意境,感受真情来鉴赏新诗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将加星号的自读课文放到课外让学生自学。如一单元的第 4 课《中外短诗五首》,全部布置给学生去课外自学。学生自己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再借鉴讲读课的鉴赏方式,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就此完成这课的学习任务。

三、控制作业,鼓励读书

    我们手上现有的练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教材里的课后练习,一是教辅类练习。课后练习一般配合课文教学,讨论题基本贯穿于教学中完成。教辅类练习则是有选择的做,对一味贴近高考,难度大要求高,专业性过强的题目则大刀阔斧的删除。语文课程标准说: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几本好书,多背几篇名文,多记几段佳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积累,打好文化根基。本着这一精神,我们在处理各类练习时,就要大胆地剔除那些繁、杂、难的语基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自己感趣的有益好书。

四、变换考试,多元评价

    语文新课标重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过多过滥的考试必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厌学语文,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动不动就拿一份卷子来检测学生的做法。首先是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周考、单元考都取消,只保持与学校同步的月考、半期考和期末考。其次是改变只有笔试的一种考试模式,通过组织各类语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配合第一单元的新诗教学已经完成),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以及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

    总之,万事开头难,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也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要在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课改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新课程的教材教法,以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台实验中学     申旭霞

摘 要: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是课改的重头戏,作者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就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很有借鉴。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评价模式   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语文界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新课程也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作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然而现在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学生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也苍白无力,毫无生趣。至今很多学生写起文章来总是重复小学、初中用过的一些陈谷子烂芝麻,毫无新鲜感,且思维的层次停滞于相当肤浅的阶段,对一些现象、观点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章语言干巴,内容空洞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二)作文教学注重模式训练,过于程式化 

  由于作文在语文高考中仍然占据半壁江山,语文教师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会注重一些模式化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往往导致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这种写作公式化的作文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三)作文评改呈现“统一标准”、单一评价模式

  作文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后一环,但决不是可以忽略的一环。作文讲评课既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作文评改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己之见代替学生的想象和发挥。作文评改更多地关注结果,缺乏对写作过程和态度的关注,不能站在学生创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致使作文评改出现所谓的“统一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创新作文命题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的宝藏。”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生活、欣赏生活。例如,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如兴趣小组展示自己的才艺等活动,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来源,使过去传统的作文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说教和空喊落到实处。有了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写作素材自然就信手拈来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方式,让学生自主“找题”,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

(二) 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 

语言和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着核心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  譬如,学完《滕王阁序》,可以让学生仿写第一自然段。当然,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终点。此外,改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可以通过“反弹琵琶”、“正话反说”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等。  

(三) 评改语言个性化,实现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

    如前文所述,作文是一个人语言与思维的体现。因而写作会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改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应该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评改语言的运用。

【数学园地】

编者按:

刘丽华老师的论文,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确实可行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第一篇虽短,但简明扼要,很清楚,第二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很好。

    赵建英老师的论文,需要在段落的编排,观点的明确上完善,不过很实在。

杨振华老师的论文,借鉴网络较多,自己的实践少,需要从自己的体会入手。

陈凤英老师的论文,实践的反馈,具体,但作为论文,要条理化,观点明确。

总之,所有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都提出学案的问题,这一点是人人都认为重要的问题,看来在课改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重视,课改将受很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凤伟)

对“学生讲导致课程出不去的”分析

   五台实验中学    刘丽华(数学)

学习的捷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课改应该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平台。

首先,从教师的观念转变开始。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学生做的不比咱们差,学生的灵感加上教师的经验,应该是一种美的结合。

其次,优秀的学案编制。面对我校的学生,学案预习应该是有梯度的,而且是很明确的,比如在学案中明确标出最低要求、中等要求、高要求等,学生会对照自己的实情步步落实。

再次,合理的选讲内容。有些学生确实理解不了的就教师讲,先从学生的量力而行开始。

最后,合理的用学生。先让能讲清楚地学生上台讲,讲不清楚的台下互相交流的讲,老师做恰到好处的点评与补充。

改变课堂“个别学生讲的”小方法

五台实验中学     刘丽华(数学)

课改是平台,是一片广袤的天空,是一条期待探索的路,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个别几个学生讲是因为这几个学生来实验中学前就具备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敢说的素质。其他不敢说的就需要我们去培养。在实践工作中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

第一、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只要有才华,就不会被埋没,但首要条件是必须学会推销自己。“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咱们学校走在课改的前沿,给大家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抓住机会,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首先在课堂上或是生活中积极地找机会说,然后在说的过程中琢磨怎样说,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了一个敢说、会说、自信的自我。

第二、   合理的评价与鼓励

    一个学生只要能勇敢的迈向讲台,讲出一句话,这就是成功的开始。所以在整个展示过程中,不论他表现的如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哪怕是一点闪光点也要表扬并结合学生的掌声。或许就是这一点的表扬,成为他思想的转折点。比如今年毕业的刘利君。毕业时,她给我留言说道:有一天做课后练习的时候,我让她上黑板去讲,那是她第一次站在那么多人的面前用不流利的话展示自己,并且听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和看到我对她温暖的微笑。从那以后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数学,要成为我的得意门生。后来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想起那天的掌声,那天的微笑,它们告诉她坚持、坚持、再坚持。最后高考数学打了满分。

第三、   小组评价体制

    在小组评价体系中应有一项,就是每周展示人员最多的小组加分。出于集体荣誉感,有股力量在推动着他,他会主动展示,或是在其他成员的鼓励下,他会艰难的展示,但会得到奇迹般的效应。在89班刚开始实行小组评价制时,小组长张哲宇苦恼的跟我说:“刘老师,我的组员韩民镱跟我交流的很好,但就是不上台展示”他的这一提醒,使我立刻想到增加一项加分项,小组展示人员多的加分。就是这一改变各组上台展示的人员多了,韩民镱同学就是这样的典型,他上台展示的效果惊人。不到三周,他就当了另一小组的组长,而且与其他组员合作的很好。

对学生展示讲不清楚,教师重讲,影响教学进度问题的探究

五台实验中学     赵建英

我校实行教改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我始终坚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课余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研究,其中大部分教师感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展示讲不清楚,教师重讲,影响教学进度。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心得和体会如下:

数学概念是难讲的,若让学生讲,可能讲不清楚,教师又重讲,确实会影响教学进度,而我们又想让学生讲,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精心备课,设计一些问题,习题,把概念的关键点在问题中一一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习课时间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觉地体会概念中的关键,从而可以准确理解概念。这是每个同学,每个小组都必须做的事,第二天抽小组进行完整讲解。大部分时候做的不错,有时教师也要适当完善和补充。

例习题相对讲起来比较容易,我的做法是:自习课分两块,前30分钟统一做习题,后15分钟小组领任务,着重攻克自己任务中的重难点,第二天讲解,要求讲清以下几点:1、详细解答。2、归纳本题所用知识点有几个,是什么,分别指出来。3、类型题在课本、习案中有那几个,并指出。4、归纳类型题的具体解法。这样做,效果很好,进度基本不受影响。

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与体会,现与大家分享,希望同行们能给我更好的建议。

对少数同学展示,大部分不参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探究

五台实验中学      赵建英

在教改中确实存在少数学生展示,大部分不参与的问题,在普通班表现犹为明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直在积极地做工作:

针对刚讲过的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如课上前5分钟让12个学生上黑板展示,在让12个同学评价,其余同学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大部分同学参与了。

下课前5分钟,可以布置12道小题做在纸上,或者把本节内容总结在纸上,下课收起来,大部分同学参与了,避免两极分化。

总之,采用多种展示形式让学生喜欢课堂,积极参与,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浅谈课改流程与教学进度的冲突及解决

杨振华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有的学生答案是“春天”,老师却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这是发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故事。有人问“学生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学生的主动性是怎样从课堂中消失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值得发人深省。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恰恰成了目前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阳光。《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在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学科发展的乐趣。课改已在我校开展了多个学年,高校课堂的打造也给课改班级的广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切实收益,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但是,一个矛盾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在课改模式下如何保证教学进度的问题。此问题在数学中尤为明显。此问题不解决,对我们高校课堂打造工程的继续推进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课时紧张的原因很多,可以说是课程改革诸多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点。新课改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该点的未点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片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追求学生的外在表现,有的课堂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也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深层思考。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不够。其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学生反馈也听不明白,知识掌握不牢固。除此之外,教师对课标精神理解的不到位,相应评价配套措施的滞后,以及教材教辅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都可能使教师感到课时不足。

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精力不足,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数学一个模块36课时,多数学生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提高全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面对新课程,我们又有了以前的感觉:讲授新课也就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时间补充其他内容,而且要不停地赶课时,哪有时间讲评练习、进行单元测试呢?若不进行反馈检测,又怎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选用的教辅导用书是五花八门,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都能听懂,但很多练习却做不来,有的根本找不到思路。仔细研讨其中的习题,我们发现教辅依然停留在以前教材的套路上,同时还有少量习题与学生所学内容是脱节超前、甚至是超标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若要完成,则须补充很多相关知识,许多学生都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难道高中数学真的不适合课改的新模式吗?其实不然。为此,我个人做了以下几点思考,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我认为数学本身是有魅力的,要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保持长久的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强调思维,安静的思考)引向深入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深层思考至关重要,并对此做了初步的探索。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方程》一章中,“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课堂引入可以这样设计:(借助多媒体)给出一张姚明的图片,(此时学生的兴趣来啦!同时老师加以说明,姚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这个时候,老师说“问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姚明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打篮球的),接着老师问:在正常情况下,篮球在空中的运行轨道是?(学生回答:抛物线), 进而引出本课研究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在初中我们学过抛物线,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冲破初中的界限来学习抛物线。我们知道,当0<e<1时为椭圆,当e>1时为双曲线,那么,当e=1时?

  2.抓住“重点、难点”,巧设疑、妙导思。

教师要精巧地设疑,并注重抓住教材中的关键,通过具体问题突破教材难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以在学生易错点处设疑导思,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易错点巧妙设疑,辅以引导,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

3. 课时安排与教学辅导书的选用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组织教学。

  如《函数概念》这一章,我们把第二个重点放在二次函数及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上,不进行拓展,对于其它内容,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学生能把握课本内容便可以了。

教辅用书则是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应自己设计编写部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练习,题不求多,不求难,力求从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入手,重要内容重点演练,让学生只要稍加努力便可顺利解决。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学案教学,这不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4. 评价体系的修改

    如果普高和职高的课本,试卷相同的话,课时根本不是问题。因此,不同的学科应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不同阶段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还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改的任务,而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策略方法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做扎实。

浅谈课改流程与教学进度的冲突及解决

五台实验中学     陈凤英                

    课改已在我校开展了数载,高校课堂的打造也给课改班级的广大师生带来了极  的 切        ,教          明,我        走 对 了。但  是 ,一 个      还一  直困          ,那    是:在课改模式下如何保证教学进度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对我们高校课堂打造工程的继续推进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我校打造高校课堂的模式一共分为三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和习题课,三种课型组成一节完整的流程课,若干节流程课汇成一节单元课,最后是单元的展示和验收。如此计算下来,一个单元课就需要十几节自然课,再加上学生背诵知识、整理习题的时间,              时 。如        ,怎 么    了。课  改 初    ,我    为 了 让               型 ,可  以 不    成绩和进度,但不等于也不可能永远不要成绩和进度;我们追求学生的高素质,更不会放弃所谓的副产品——高考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早一天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

    我们课改的初期可以是小容量、慢节奏,但将来必须过渡到大容量、快节奏。因此,在 课 改 过 程 中,老 师 们 一 直 在 探 讨 这个 课题。看来,大容量,快节奏可能会成为解开这一迷局的钥匙,这一方面的探索也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由原来的一课时三展示变为一课时一展示,“一课时两讨论”变为“一课时多讨论”。这一节可能是三个框题,可能是四个框题,划定的标准是学科内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形成了若干节探究课后,完成一节展示课,然后又是若干节验收课,最后再由一节或几节单元验收课完成。这样,学 生 探 究 展 示 的 内 容 压 进 去了,效 率 和 积 极 性 提 高 了,验收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同时,还可以在保证学校课改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种课型进行微调,在预习课型中加入了小组内的背诵验收,在常规习题课上,又组织了学生对典型习题探究和讨论,将几个课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水乳交融,多管齐下,见缝插针,形成合力,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关于课改专题方面的一些探讨。挂一露百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英语园地】

编者按:

孟润兰老师着重探究解决“课堂上少数学生展示,大部分学生不参与”这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分为ABC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最后实现“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从实施效果来看,还是有一定成效的,还是一句话:重在坚持,贵在落实。

张海燕老师着重谈了课改和教学进度冲突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可行性建议,尝试由原来的“一课时三展示”变为“一课时一展示”,“一课时两讨论”变为“一课时多讨论”。效果良好,开局顺利。不失为符合我校课改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责任编辑:董弘涛)

                                           

让学生都动起来

五台实验中学    孟润兰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断显现出来,其实这很正常。“动则得咎”,《易经》中的一句话,是说: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我们从课改中发现问题,说明我们在思考,在研究,不是盲从,不是“拿来主义”,是可贵的,值得珍惜。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勇于挑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近,我在课改活动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困惑。我所带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比较积极,小组活动搞起来了,针对问题的探究也能展开,但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学生发言,很多学生不发言或没有发言机会。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呢?

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没有发言的机会是时间问题;而不发言既包含没有发言机会,又包含不愿参与活动的主观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善于当众表述,害怕、拘谨,只好不吭声。三种情况中,最难解决的就是人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后两种情况。

不愿参与,是一种抵触情绪,与教师抵触是师生交流上的障碍,与学科抵触是兴趣上的障碍。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弄清是哪种抵触,该从自身找问题的自身找,如何沟通,建立互信,亲密关系。该从学生方面找根源的从学生身上找,兴趣不是一时产生的,这种抵触也许是由来已久的,这就需要一种耐心,一种学生自我自信的培养。

其实,最难解决的是第三种问题,这种心理障碍不是能一时解决,也不可能靠一科一个教师解决,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配合,逐步解决。有的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才能学会大胆表述,有的学生一辈子都会在默默无语中度过。但这种学生毕竟是少数的,教师可做的只有多鼓励。

“少数学生展示,大部分学生不参与”的问题刚才主要分析的是心理问题、性格问题和主观能动性问题,还有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备课中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在备课中将问题的设置能够关注到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动起来,这是我们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本身存在对知识掌握的区别,可以分为ABC等不同类型。A类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好,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该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他们在课堂活动中,不仅是参与者,更应该是展示者、表演者,还应该是指导者、教学者。他们有时是学生,有时便是教师,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角色。教师应设置一些探究强的问题让他们完成。而针对B类学生,一般性的知识他们可以解决,教师应让他们充当辅助作用、标榜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般性探索问题上回答,激发他们的作用,多让这些学生展示,这是激活课堂的有效途径。而C类学生,只能完成书本中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应关注他们的参与性,问题设置应该简单。这就是说,教师备课时,也应该将问题设置成ABC三类,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思考,都能探究。让A指导BC,B辅导C 。让C解决C类问题.。让B解决B类问题,让A解决A类问题,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全面突出,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有事做,让所有的学生学起来。

浅谈课改流程与教学进度的冲突及解决

五台实验中学    张海燕

    课改已在我校开展了数载,高校课堂的打造也给课改班级的广大师生带来了极  的 切        ,教          明,我        走 对 了。但  是 ,一 个      还一  直困          ,那    是:在课改模式下如何保证教学进度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对我们高校课堂打造工程的继续推进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我校打造高校课堂的模式一共分为三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和习题课,三种课型组成一节完整的流程课,若干节流程课汇成一节单元课,最后是单元的展示和验收。如此计算下来,一个单元课就需要十几节自然课,再加上学生背诵知识、整理习题的时间,              时 。如        ,怎 么    了。课  改 初    ,我    为 了 让               型 ,可  以 不    成绩和进度,但不等于也不可能永远不要成绩和进度;我们追求学生的高素质,更不会放弃所谓的副产品——高考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早一天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

   我们课改的初期可以是小容量、慢节奏,但将来必须过渡到大容量、快节奏。因此,在 课 改 过 程 中,老 师 们 一 直 在 探 讨 这个 课题。看来,大容量,快节奏可能会成为解开这一迷局的钥匙,这一方面的探索也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由原来的一课时三展示变为一课时一展示,“一课时两讨论”变为“一课时多讨论”。这一节可能是三个框题,可能是四个框题,划定的标准是学科内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形成了若干节探究课后,完成一节展示课,然后又是若干节验收课,最后再由一节或几节单元验收课完成。

这样,学 生 探 究 展 示 的 内 容 压 进 去了,效 率 和 积 极 性 提 高 了,验收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同时,还可以在保证学校课改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种课型进行微调,在预习课型中加入了小组内的背诵验收,在常规习题课上,又组织了学生对典型习题探究和讨论,将几个课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水乳交融,多管齐下,见缝插针,形成合力,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关于课改专题方面的一些探讨。挂一露百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政史地天地】

小议课改进度

白先平

 任何新事物都会遭到质疑,但任何新事物没有因为被质疑而失去它的先进性。课改也一样,大小也是一场革命,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我们达成共识的是课改势在必行,没有人能阻止,没有任何问题能阻止,所以我们探讨的不是要不要课改而是怎么改,怎样去克服途中的困难。

  课改中的问题很多,但我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莫过于进度问题,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欠妥之处还望多加指点。

  我是政治教师,只谈政治这一学科的进度,其他学科不了解所以不敢妄加谈论。

  政治学科在高二的《文化生活》是不存在进度问题的,时间足够,关键在于高一,学生刚入学,师生还需要互补了解,课改难度大,进度慢时间又紧,学校还特别重视高一成绩,教师压力很大。我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做到以下几点:

  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班主任创设好环境,代课教师课改起来事半功倍。具体到思想教育,课改动员,科学分组等。学校应让课改成功的班主任现身说法。

  教师本身的道行要高,这个道行不在于资深不资深,关键是自个从心底想课改,真正认识到课改的好处,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如果愿意就会绞尽脑汁,想法设法。课改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收放自如,太过严肃,学生就会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难以激活,但需要静下心来听教师分析的时候又得让学生们洗耳恭听。一会热闹非凡一会又鸦雀无声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所以教师要练道行,得修行。

  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学校,一场成功的改革没有成功的领导是难以前行的。所以一线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再则就是要有激励机制,教师和学生一样喜欢听到表扬,喜欢受到奖励,学校的课改示范班正说明了领导课改的决心。

    课改的问题不是问题,只是个耐心的问题,耐心的去熬,熬到你的学生成熟:耐心的去练,练到你的功底够深。当然这里可不是单纯的用时间去熬,要用心去思考,只有深入到课改中,自会领略其中的奥妙。曲径通幽,没有走过弯路怎知柳暗花明又一村,课改的教师们排除重重困难勇敢前行吧,课改的课堂更能体现教师的价值,不信试试看!

 

编者按:亮点:针对高一政治学科的进度问题提出有效方法,一从教师角度讲要有真本事,要有驾驭课改的真本领,二从学校的激励机制讲要程序化、公平化。

再谈课改

五台实验中学    白先平

课改问题多多,但课改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最大的问题还在学生。有的教师担心课改影响优秀学生的前进步伐,有的教师担心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而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存在,前一个我问题我也正困惑着,希望能得到其他同事们的指点,但后一个问题我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两极分化的关键是吊链的那一部分学生,而那部分学生往往是学困生,他们缺乏的是信心,是老师的关怀。好学生就像体格健壮的人,胃口特棒的人不需要你再劝食,你担心的是学困生或是座位靠后的学生,他们不近楼台不得月,有否吃饱,能否消化。对此需要做两点:

    一、用好学生的好奇心,问题多以悬念的形式出现,激发他内心的求知欲;用好学生的好胜心,问题多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激发她的求胜心;用好学生的荣辱心,问题多以小组任务的形式出现,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一旦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一切就好办了。很多学困生就是怕给小组丢人才去努力完成这个任务,但客观效果是他学会一个问题了,一个一个又一个,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二、教师为人师表,把关怀更多的洒向学困生,他们像我们体弱多病的另一个小孩儿,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怀才会茁壮成长,用教师的真诚去打动他 ,引领他,给他布置少量的容易的任务去完成,让他们逐渐尝到学习的快乐,每每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进步与转变,我会为他们那伏案认真学习的样子而感动,也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欣慰,学生的进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我们图的就是这个。

以上是我在课改中的一些真实的想法,欠缺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编者按:亮点:课改的最大担心是两极分化,本文讲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提到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另一高招,那就是靠老师耐心的引导热忱的关注。

关于课改的几点思考

五台实验中学    范建武

对于我校的课改,当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仍然是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能够主动交流,分享观点,同时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课改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我个人认为,课改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的思想仍然需要改变

1、首先要充分的备好课;

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能够引导学生如何学;

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结合点,真正把能力与知识结合起来;

3)着眼于我校学生的基础,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2、切实认清教学的实质

1)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和探究的实践活动;

(2) 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过程;

(3) 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3、必须转变下列理念

(1)  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

2)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

3)从单纯的讲授转向合作参与

4)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

5)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

4、实现教学转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

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

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

我认为,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怎样变,都必须实现两个转变:

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

2)让学生从单纯用脑思考转为用脑、眼、口、手等去实际体验。

另外,教师要处理好课堂中“收”与“放”的关系

我校学生离课改的要求有距离,我们就必须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程度。的过多,学生不知所措,不会学习,的厉害,又违背课改,不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恰当的选择教学形式,做到提纲挈领,该时“收”,该“放”时“放”,让课”“自如。

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新的课堂模式中,学习内容可以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改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师生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体性地位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习惯及正确的学习态度,更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准备,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师生共同磨合,共同体验,共同探索和总结,任何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五、关于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1、课改与教学进度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真正课改不会影响进度,相反会促进教学进度。如果说影响了教学进度,甚至成绩的话,只能说我们还是传统教学,那是课改的失败。

2、课改中学生当主持人

我认为,学生当“主持人”来组织课堂教学,既促进了学生本人的学习,提高了能力,也会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当然,在学生组织课堂教学前中,应该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切忌放任自流,同时,应该培养更多的“主持人”,争取人人都能当“主持人”,以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课改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磨练和提升,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紧把握契机,成就自己,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探究,让自己快速成熟起来。

 

编者按:亮点:本文提到课改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清晰的认识,特别讲到转变的五个理念,其次在具体作法上给予详细的指导,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关于中学教学课改与教学进度冲突的探究

五台实验中学    徐娟

 为了走出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困境,打造高效而生动的课堂,我们学校着力贯彻教育部课程改革理念,在全校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课改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摸索出组织课堂教学的套路和实施细节,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同,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但也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进度、展示学生人数少等问题,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课改步伐继续前进的关键。

    一、我校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改在如火如荼中进行中,全校师生都熟悉了课改的基本流程和套路,每节课都有了基本的模式:借助学案预习——小组讨论解决学案问题——小组代表展示——问题反馈——教师点拨归纳,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过程。学习方式也由回答老师的问题走向解决自己的问题;由识记和理解知识走向探究,在探究中产生知识;课堂教学由中心地位走向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企盼结果走向体验过程。教师也由此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有限的时间做针对性的讲解,做到了“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挖掘出自身无尽的潜力,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尤其是学生的展示环节,都会占用很多时间,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教学进度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就产生了教学课改与教学进度的矛盾冲突,有些老师就省略了其中的某些环节,缩短学生的探究时间或展示环节……这无疑是对新课改的断章取义,那么如何解决好二者间的矛盾是新课改的关键。

    二、探究课改与教学进度冲突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认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大增,学会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学情,做针对性讲解。新课改的推行让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其乐融融。但是坚持做到“科科课改,堂堂课改,人人课改”课改做好了,教学进度就严重推延,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那么如何在坚持课改中又不延误教学进度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新课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改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为了照顾部分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参与课改”而放慢了教学进度,部分学生受学习习惯的影响,一时适应不了这种教学模式,学习的依赖性大,主动性较差,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同时这些学生基础较差,普遍有厌学情绪。这就导致了延误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正确地处理这对矛盾,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发展,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在课改过程中没能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协调好,顾全了教师的主导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顾此失彼,致使我们的教学进度也随着这对矛盾的对立而拖延。

(三)教学中教师严格地照搬了教科书的全部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加工。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情进行自主调整、整合。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大都按顺序照搬了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对全部课时都做课改,就增加了课时数,延误了教学进度。

三、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措施

   (一)加强小组学习的作用,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加强学生一对一的捆绑合作。这样,学优生则通过帮助别人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就可以得到加强,学习能力就提升了,学习成绩也渐进。教学进度也随着学困生的提升和学优生的拔高而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二)通过班会、座谈、访谈等交流方法,使全体同学真正弄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必须克服依赖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尽快适应并融入新课改中来。

(三)增强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提高学案编写的科学性,加强教师教研,使学案编写做到难易适中,增强对课本知识的提炼,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四)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升业务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好的驾驭课本知识,并能很好的掌控教学的详略,精编教学设计,通过自主课了解学情,通过展示课解决问题,通过反思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训练课提高、巩固。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一同努力坚持奋战。新课堂改革,让学生走向课堂做知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摆脱“满堂灌”而重塑了指引的主导作用;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出路。

 

编者按:亮点:本文肯定我校在课改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还有新的问题存在即课改与教学进度冲突,就此文章从四方面给出解决之道,办法简易,适合我校学生。

学生展示中两级分化问题

五台实验中学    徐美兰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既是一种良好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还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在高效课堂改革中,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习惯,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通过树立榜样、表扬积极、鞭策后进、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展示等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到“想学”“能学”进而“会学”最终“学会”。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小组中的个别同学总是靠边站或者干脆溜号,不愿意参与展示。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初衷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全员参与展示,尤其是避免类似于传统课堂上优生展示的现象出现。

个别同学不愿意参与展示,这不仅对其本人的学习起不到促进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对本小组乃至全班的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造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学习,全身心投入学习,力戒个别同学不参与小组展示的情况出现。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个别同学不愿意展示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我想大概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独学、对学、群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入到导学案中问题的本质,学得不深刻,理解的不到位,在头脑中就没有完整的展示思路,展示的时候就无话可说,所以干脆能不展示就不展示。

二是一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总是有一种自卑心理的存在,在学习上成功的体验不多,遭受的嘲讽和打击不少,对自己信心不足,生怕展示出错,遭到同学们的笑话。

三是个别学生缺少进取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他同学的学习似乎与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展示没有我的事。

其实每个人都有把自己光彩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的愿望,渴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所以,只要学生心中能有,绝大多数同学是愿意展示的。那么,对这些不愿展示的同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呢?

1)老师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学生的优点,一个人常常生活在表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其自信心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就不会出现不愿展示、畏惧展示的现象了。

2)创造班级内和谐的、融洽的展示氛围,一个班级展示效果的好与坏是需要一定氛围的,如果班级内、小组内的同学们都已展示,视展示为最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展示,而不是扭扭捏捏,装腔作势,那么班级内、小组内争先恐后展示的氛围就会建立起来了,展示的氛围浓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不愿展示的现象。

3)深化基础学习,加强独学、对学、群学环节。学生会了才愿意去展示,所以为了保证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会,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巩固,真正实现基于学情的教学,把自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尤其是独学环节更为至关重要。

4)指导展示的方法,明确展示的意义。学生不愿展示有时就是因为无从说起,抓不住头绪,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老师们在导学案编制的时候对展示方案的提出就要具体明确,从读题、审题、解题、总结归纳、注意问题、发散引申等各个角度加以提示,方法有了,展示起来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5)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扶,因为我们要求的是小组全员展示,所以展示绝不是某一个小组中个别同学的事,小组同学应该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优生要真心的帮助差生,建立起积极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

6)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小组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问题交给那些基础、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让他们有充分的成功的体验,收获的感觉,自我价值的发现,当一个人被认可的时候其积极性就会提高上来了。

  7)注意倾听以及及时鼓励。一旦想方设法让不愿说话的人开口了,教师就要注意倾听,千万不要轻易打断他。同时最好运用身体语言对他的话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比如同意他的观点时点点头,谈到会心处微微一笑,或者与他有短暂的目光接触,或者干脆说“对”,“不错”,“好极了”等,这些都会鼓励讲话者继续说下去。

总之,要真正让课堂高效,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

 

编者按:亮点:本文就个别学生不愿展示的问题条分缕析,既从原因上剖析又在方法上细致入微的提出建议。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台实验中学    闫新忠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 课堂模式进一步改变。课堂不再像过去一样纯“填鸭”、“满堂灌”,形式灵活了许多。学生确实“动”了起来。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如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者被推到了台前,使沉寂的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教师明显由过去的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无所不能者”、“孤立者”以及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转变为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者”、“促进者”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合作探讨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往往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却与新课标所要求的相差较大。如曾听过这样一节英语课,讲授内容是生日用语,教师先领学生认识单词,然后选取五名学生上台进行情景对话,其他同学充当观众,教师也站在一旁,最后以一位同学被罚表演而结束,整整一节课,场面气氛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课后细想,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给了学生什么,效果不太明显。如有的教师采用了讨论法,常常出现的是用极短时间加以讨论,然后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从而使讨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如何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次,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课堂上有时过分吵闹。在新课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者探讨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置身其问。根本听不清或听不到学生在讨论什么,讨论的内容学习是否有关。讨论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算是结束,这样的课堂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固然新课改需要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教学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改革,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力,这样的课改才会有实效。

再次,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首先我们应该注意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可过程中,发挥传统的接受学习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对自己角色的转变,如同束缚惯了的人,一旦解放反而觉得无所适从。同时,教学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如何定位一节课改课,标准应该是明确的、合理的,而不是说有了歌声、笑声,有了电化设置等便是课改好课。

究其原因,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入,步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如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就是理解不深所致。确切的说学习方式的变革绝对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把原来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拿来就能发挥作用的。在运用学习方式中,我们更多的是理解学习方式发生的条件、学习方式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而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程序。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单纯地模仿走向创造性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在对待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关系问题上,也与教师对课程理解有关。对待传统的学习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不能主观上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讨学习是先进的,而应各取其长,更有易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自身素质也约束了教师课堂技能、技巧的发挥,如果不顾及地域差异,教育现状,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追求时尚,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时会起相反的作用。

要想改变这种弊端,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素质。包括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理论知识,多进行实践的培训,从实践中揣摩,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课改;其二,应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改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完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编者按:亮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是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在这篇文章中有新的答案,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不是说有了歌声、笑声,有了电化设置等便是课改好课”,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中思考的问题。

课改中学生讲不清楚,老师重点讲,担心进度问题解决办法

五台实验中学    徐艳霞

摘 要:“大容量,快节奏”是解决进度的最佳方案

课改已在五台实验中学开展了很长时间,高效课堂的打造也给9893班的广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切实收益,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但是,一个矛盾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在课改模式下,有些问题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又得重复讲,重点讲,如何保证教学进度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对我们高校课堂打造工程的继续推进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对此问题,我初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与老师们共享。

我校打造高校课堂的模式一共分为三种课型,即探究课、展示课和验收课:三种课型组成一节完整的流程课,若干节流程课汇成一节单元课,最后是单元的展示和验收。如此计算下来,一个单元课就需要十几节自然课,再加上学生背诵知识、整理习题的时间,就会接近二十课时。再加上有些展示课上,学生讲不清楚,老师重复讲,重点讲,又得花费好长时间。如此下去,怎么得了。上学期,我们为了让学生适应新课型,可以淡化一点成绩和进度,但不等于也不可能永远不要成绩和进度;我们追求学生的高素质,更不会放弃所谓的副产品——高考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早一天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 

记得杨校长在课改初期就指出,我们课改的初期可以是小容量、慢节奏,但将来必须过渡到大容量、快节奏。

在高二地理学科的课改过程中,我和朱美艳老师一直在探讨这个课题。看来,“大容量,快节奏”可能会成为解开这一迷局的钥匙,这一方面的探索也势在必行。于是,在地理教学中,我试着由原来的“一个框题一展示”,变为“一节一展示”。这一节可能是三个框题,可能是四个框题,划定的标准是学科内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形成了若干节探究课后,完成一节展示课,然后又是若干节验收课,最后再由一节或几节单元验收课完成。这样,学生探究展示的内容压进去了,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了,验收的效果也就更好了。照此下去,我们高二地理课不仅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教学进度,而且还可以和往年一样拿下部分高三课程,为高三第一轮复习抢下更多的时间。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同时,我还在保证学校课改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种课型进行了微调,在探究课型中加入了小组内的背诵验收,在常规验收课上,又组织了学生对本课的探究和讨论,将几个课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水乳交融,多管齐下,见缝插针,形成合力,使课改的的效果和效率都前进了一大步。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我进行的一点关于课改专题方面的探讨。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编者按:亮点:在我校常规课改教学模式下作者又提出适合本学科的别有特色的新做法,即将几种课型给合起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这一办法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课改中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问题之探究

五台实验中学    徐艳霞

     摘 要:关注每位孩子,把教师的情感融于孩子的情感之中,把教师的爱播撒给每位孩子。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么,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是能让学生面向全堂,参与全过程,关注每一个问题。而在实际操作时,因分工和设计的原因,往往使学生只关注一部分问题和部分环节,看似学生参与的激昂,而实际上,反反复复只有少数学生在不停地展示讲解。大多数学生中人是被动听讲,出现这种问题空间应该怎样解决呢?我认为:

    第一,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覆盖各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中差生。同一个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是真正的覆盖,适合学生、学生需要的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兴趣,过难只适合一部分,过易也是这样,就有必要对同一个问题设计出层层深入的设问,或者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不同层次的问题,导学案、测试题及课件展示的即时问题都要分层。最好能把分到各组的任务也分出层次,让每组的各个成员都有适合的任务,以调动各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好学生不听讲,差学生想打盹,多因问题对他们无效。

    第二,在活动流程的设计上,做到全部顾及与具体分工相结合。任务展示之后,首先让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统揽、思考所属层次所有问题,得出基本结论,发现疑问,以便有针对性听其他同学讲解和质疑;其次在规定时间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再规定每个小组的重点梳理和讲解的分工,让小组通过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同时安排点评的小组或学生。部分学生在黑板书写或进行其他个别活动时,对其他学生要做相应任务安排,避免大部分学生无事可做而浪费时间。

    第三,在提问的方式的使用上,把主动展示与随机指令相结合。在具体分工后,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任务上,忽略其他问题的拓展和梳理,这就有必要新老办法结合,有规定的展示、点评,有教师随机点名提问,用这种抽查的方式防止其他学生走神,也能避免只是少数好学生占据讲台,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层次了如指掌,最好能就单个学科动态地对小组成员定位出层次,问题与学生对应,提问也心中有数。

第四,课堂巡视要跟上。在设计自主活动和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有目的巡视,这一时段并不是教师没事,有目的地到某学生、某小组点拨,有准备地到小组解疑,随时提醒学生的参与状态,询问小组解决的情况,看是不是真讨论、真总结、真汇集,可以有意安排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注意整理,做好展示准备。

编者按:亮点:全民参与是课改的关键也是难题之一,如何让所有学生进入讨论展示这一过程中,本文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设计要分层次,活动流程顾大及小,提问方式灵活多样,课堂巡视不盲目。

新课改中的两极分化

五台实验中学    朱美艳

摘 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应该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与他们沟通,创设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师生地位平等,老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开始形成。但是,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讨论结束,进入展示环节的时候,每次展示的都是那几个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不参与,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谈下自己尚不太成熟的认识。

一、问题分析

所谓“两极”就是指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和上课回答问题好像从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形成的原因,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更有后天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所以,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所谈的问题的焦点是在“分化”上,是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随着上述分化的本来存在而变的更加严重:即原来积极主动地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许以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而原来就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讨论都没有积极性了,更别说起来回答问题了。下面我具体阐述下这个问题:

1,和过去满堂灌的课程相比,新课改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优秀者将会更加突出。

过去的教材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范围都被限制在大纲规定的圈子中,加上主要是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内容,思维的方式都受到了不同形式的限制。而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进而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我通过观察,调查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能超常发挥。所以他们每每有机会就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非常积极。

2.新课改也确实有一小部分同学不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个极端。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由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情况就很不一样了。首先,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自主探索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原来不太好的基础知识成了他们参与的障碍。由于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成绩好的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即使是想像其他同学那样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改进意见

能够发现问题,为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就会想各种办法解决,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几点具体改进意见:

1.首先,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学困生,多进行品质教育,提供参与的机会。

作为教师,偏爱优生,好像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心态,但社会需要和职业责任告诉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对于学困生,我们尤其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他们。有意识地多指定提问学困生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现闪光点就要有意识的放大,以调动其内在的主动性。

2.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分层次布置作业

个别化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考虑不过多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是我们现在所不倡导的,但是也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必须承认有一种客观现状就是学生当中的小部分人就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自古传下来的学习方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全盘否定,所以我觉得,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适当布置些基础性的作业还是有必要的,“基础性”知识掌握多了,就会对自己慢慢由了信心,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3.倡导学生间的互相帮助。

   互相帮助是教学中一贯倡导的做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间的互相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种教育资源。实践也证明,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的学生互助,被帮助的学生是喜欢的,也是乐于接受的。作为教师,应当指导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方式。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应该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与他们沟通,创设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编者按:亮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本文就这一目标提出自己的四点改进意见,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广而推之,我校的课改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文综责任编辑:申旭霞)

【理化生天地】

课改小结《一》

五台实验中学    师巧梅

课改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而物理的学科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都具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为此,物理课堂的改革自然是难上加难。针对课堂学生讲不清楚,教师重新讲解,导致教学过程中课时紧张,效果不佳之事,经过近年的摸索,我把我的想法和某些做法呈现给大家,供同仁们一起商榷。

统筹一个单元或者一章,甚至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把其中重点、难点、浮梢部分找出来,然后,具体上课时,遇上比较容易的内容或者不太重要的内容,大胆放手学生;遇上重点、难点部分,就得教师想办法“干涉”,比如:事先列出预习提纲,进行有意的引导;特别对重点的剖析、难点的突破,必要时教师该讲解就讲解,该点拨就点拨;战线也可以拉得长些,一定要达到不留“夹生饭”的效果!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留下“夹生饭”,那是很麻烦的事情,那不是用几节课就能轻易把学生从混乱无序思维拉回清晰有序思维的。这样整体下来,课时也不那么紧张,效果也还较好。

课改小结《二》

五台实验中学    师巧梅

近年的课改要求,强调教师要从课堂的主体走向主导地位,从而使学生变成课堂的真正主人。而针对课堂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个人一点小想法总结如下:

咱们实验中学收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很差,这个很差含义不仅仅在于他的学习成绩差,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品质差,这实际上是令我们当教师的最头痛的事。“不自信、不吃苦,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脆弱至极……

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首先,从思想上经常给学生灌输正能量,讲一些从实中走出的优秀学生故事,从中让他(她)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其二,在学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帮助差生克服胆怯心理一步步走向成功。其三,不要忘了及时鼓励这一重要的环节。比如:同样答对一个问题,前边的同学奖励2分,后进生就给奖励4分等。最后,再顽固的学生毕竟心都是肉长的,所以,多关心,多观察,从细微的地方发现他(她)的闪光点,故意夸大,给予肯定,使其像一棵小树苗快乐健康成长。

编者寄语:“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鼓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阶梯。任何学生在鼓励中都能增强自信心,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健康中成长。

课改中进度问题解决思考

五台实验中学     梁俊琴

高校课堂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效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学生均有参与展示的机会,体现高校课堂中的“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改已在我校开展了数载,高校课堂的打造也给课改班级的广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切实收益,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但是 ,一个矛盾还一 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在课改模式下如何保证教学进度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对我们高校课堂打造工程的继续推进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我校打造高校课堂的模式一共分为三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和习题课,三种课型组成一节完整的流程课,若干节流程课汇成一节单元课,最后是单元的展示和验收。如此计算下来,一个单元课就需要十几节自然课,再加上学生背诵知识、整理习题的时间,就会接近二十课时 。如此下去怎么得了。课改初期,我们为了让学生适应新课型 ,可以不要成绩和进度,但不等于也不可能永远不要成绩和进度;我们追求学生的高素质,更不会放弃所谓的副产品——高考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早一天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

   我们课改的初期可以是小容量、慢节奏,但将来必须过渡到大容量、快节奏。因此,在课改过程中,老师们一直在探讨这个课题。看来大容量,快节奏可能会成为解开这一迷局的钥匙,这一方面的探索也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由原来的一课时三展示变为一课时一展示,“一课时两讨论”变为“一课时多讨论”。这一节可能是三个框题,可能是四个框题,划定的标准是学科内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形成了若干节探究课后,完成一节展示课,然后又是若干节验收课,最后再由一节或几节单元验收课完成。这样,学生 探究展示的内容压进去了,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了,验收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同时,还可以在保证学校课改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种课型进行微调,在预习课型中加入了小组内的背诵验收,在常规习题课上,又组织了学生对典型习题的 探究和讨论,将几个课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水乳交融,多管齐下,见缝插针,形成合力,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自己认识的如何安排课堂教学进度谈一些粗浅的感想,(以每节课45分钟为例)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采用投影等公布目标,让学生总体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采用幻灯片展示自学目标,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操作: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分钟)

操作:让中差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810分钟)

  操作: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拔的问题;通过讨论,教师点拔,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当堂训练、批改(不少于15分钟)

   操作: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以上进度安排,我觉得当堂训练的批改部分较难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完善。总之要把握一个原则:教师讲时不能超过15分钟,要坚决设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上就是我关于课改专题方面的一些探讨。挂一露百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编者寄语:

     物理是理综中的老大难,学生们对其望而生畏,如果这些做法能使学生动起来,学好物理就指日可待了。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五台县实验中学    赵登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策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实施高效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迅速的提高。这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正面解答的课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  了解学情,切入重点

所谓学情就是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

  1.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熟悉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在本学科上有哪些优势和弱势,基础如何,学习态度如何,有多大潜力。

  2.精心编制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把知识预习一遍。学案的编制要紧扣教材,切忌超纲。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不能让学生简单地把课本知识再照抄到学案上,要让他们边阅读边积极思考,然后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时,除了课本上的方程式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下乙烷和氯气的反应过程,这样就加深了对取代反应的理解。

3.预习学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要适时批阅,从而掌握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在讲授新课时就能突出切入重点难点,有的放矢。

二、创设情境,优化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能使学习者产生愉快的精神享受,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释放出更强大的学习能量,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铝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去感受铝的发现及应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但在一百年前,由于技术的落后,铝却是非常稀奇之物,比如,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一人独自用铝制餐具的殊荣。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但广泛的应用却如此晚呢?由此,可以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铝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为什么铝不易提炼,铝的化学性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共同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小组如何划分,小组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可采用组员随机组合,依学生特质组合、依任务难易度组合、依学生兴趣组合等方式。小组学习的方式也不能仅限于小组内部的互相学习,还要开展小组竞赛、小组分工合作、小组调查等方式。如,在化学实验课中,可将学生按照三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并要求小组内每人都要进行实验,按照总分数进行比较。通过这类比赛,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有利于共同提高。

四、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CO气体的毒性实验、硫化氢的实验等。还有的实验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危险。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爆炸的情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这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认识到在以后做可燃性气体实验时以及家里的煤气泄露时要注意的事项。

另外,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很快的,借助多媒体手段,模式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慢放,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高效的教学。

编者寄语:

谈的很详细,很到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希望我们都能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

如何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

五台实验中学    曲俊英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大家交流。

 我们首先要分析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分组以后,绝大多数小组是固定的发言人,这样发言人很着急又是看书,又是查资料,还要和别人讨论,而不发言的人好像与自己无关,坐在哪里发呆、开小差,时间久了,那些发言人越来越掌握的知识多,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而不发言的人由于不学习,知识越落越多,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办法是发言人不能由小组自己定,要由老师上课观察学生的情况,随时决定。决定的时候要多叫那些不参与讨论,不善于发言,学习不努力的人。如果他们连续两次回答不上来,也会感到羞愧和不好意思,会自觉得反醒,下次也会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不至于出现太大的两极分化。有些时候有些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上黑板书写,另一部分学生要书写在活页纸上,下课时收回。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从而避免了分化。

还有一种造成两级分化的原因,就是老师们往往一上课就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不同的小组学习内容不同,每个组只管完成各自的任务,所以自己组的内容掌握了,而别的组的内容却一概不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对于简单的问题,比如概念、课本上的例题等,让每个组都学习讨论,老师随机抽查,让学生回答展示,这样学生就都要看书讨论,不出现上述情况了。其次,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者费事的问题,如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经典实验等。这些内容要分析实验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有的还要分析不足之处,甚至要补充内容。这些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很费时间,所以一定要分工完成,不同的组任务不同。为了让大家都掌握,一是要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内容要全面;二是要在下节课补救。本节课每个组只能把各自的内容学习讨论和展示完,可能每个学生都只能掌握自己组里要展示的内容,别的组的内容只是听了一下,似懂非懂,怎么办?下节课老师一上课要进行复习提问,一定不能是本小组讨论过的内容,要提问别的小组展示过的内容,这样学生怕提问时回答不上来,就会下去自动的学习巩固,这样所有的内容就都掌握了,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差距。

我们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老师应该多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教育,经常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因喜欢你而喜欢你教的课,促进他们努力学习。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评、互帮的形式操作,这也新课改的主要体现。

编者寄语:

    本作对两级分化的原因及作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我们底子薄,素质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实用性。

新课改中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五台实验中学    曲俊英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这种思想当前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起来了,想说也爱说,课堂因此显得生机勃勃。我也始终坚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与此同时,面对这一个个起来的课堂,我们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与顾虑: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爱发表意见了,教学进度完不成怎么办?我们采取课改模式是学生预习、讨论、展示,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进行反馈练习。但学生展示时往往讲得不太清楚,教师再重复一遍,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1、不需要展示的内容不必展示,如课本上非常明确的概念学生没一人找不到的,这些内容在预习提纲中已有,学生已经在书本上画住或写在了学案中,所以只在早自习检查背诵时抽查背诵,或者下节课上课前几分钟,一般要复习上节课内容,让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

2、学生展示时老师要认真听,如果发现他对内容理解了,只是表达得不太清楚,老师可以当时打断他,帮助他解释一下,学生讲完后,老师不必再重复。

3、如果学生展示的内容是难点、重点,学生没有讲清楚,老师再重复强调,虽是难点、重点,学生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老师也不必重复了。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不影响进度,,只在以后的习题练习中体现,再重新巩固就可以了。

新课改中面对学生各种意见和问题,教师怎么办?对此,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她认为: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起来的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事实上,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为此我认为我认为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在教学设计上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式的巧妙引导。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这样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与体会,现与大家分享,希望同行们能给我更好的建议。

编者寄语

     曲俊英老师对展示这一部分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对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了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实用性。(理综责任编辑:田凌艳)

 


 

  • 附件(1个)
  • 五台实验中学课改校本教育论坛.doc (311kb) 下载
编辑:王会先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台县实验中学 特此声明。